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最新消息/研究新訊

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 | 助理研究員 蔡曉楓

 

  為實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的理念,將素養的概念逐步落實於課程當中,本計畫發展語文領域(國語文)素養導向之教學模組與教材教法,以作為未來發展素養導向課程之參考。國家教育研究院自民國103年6月至106年12月,研發國中、小及高中素養導向教學案例與相關教材。茲簡介本教材之研發成果如下:

一、教學模組設計理念

  十二年國教國語文課綱定義的語文素養整合總綱的核心素養及各家對語文素養的定義,明白指出語文素養應具備以下要素:其一,語文素養乃知識、技能與態度的融合;其二,語文素養並不僅止於基本的識讀能力,而是一位公民在生活情境以及學術領域中自由運用語文探索知識、表情達意的能力;其三,語文素養涵攝基本的語文知識、技能及文化涵養的內涵;其四,語文素養亦指個體對於不同情境、不同觀點的判讀能力,因此,素養導向之教材應視不同學習階段的需求,適當融合培養識讀能力、文學賞析與文化探索的教學觀點,彰顯語文的工具性、文學性與文化性。

二、計畫發展歷程

  計畫發展歷程遵循「重理解的課程設計」(Understanding by design,簡稱UbD)的課程設計模式(Wiggins & McTighe, 1999),遵循「逆向設計模式」(backward design),打破過去以內容為導向的課程設計模式,先從分析核心素養著手,制訂期望的學習成果,再依序回推思考如何制訂評量方式與教學活動。教學設計目標以協助學生發展國語文科的「大概念」(Big idea)為主要原則。

三、成果簡介

  自民國103年4月至民國105年12月為止,研發團隊產出識讀取向的國小低、中、高年級教學模組與國中階段的教學模組,並進行教學模組的修正與試行。之後於民國106年1月至12月研發融合識讀教學取向、文學教學取向與文化探索取向之國、高中素養導向教學模組。本教學模組有以下幾種特色:

(一)兼顧文類與文本表述方式的教材編排方式

  國中、小的教學模組以文本表述方式為基本架構編排課次,藉此協助學生掌握文本表述方式的要素,如此一來,教師在教授同類型的文本時,可配合「漸進釋放責任直接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反覆練習、掌握文本表述方式的要素,也可以有效縮短教學時間,也可以帶入自學篇章的練習。

(二)策略為本的教學、學習模式

  各學習階段素養導向教學需兼顧學生能力、知識與態度的培養。而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面對多種文本類型、文體、文章訴求與傳播媒介的交織、重疊,唯一可行的方式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新世代的教學環境面臨巨大的變化,教師角色亦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型為促進學生自學的協助者,故素養導向教學模組需體現策略為本的教與學模式。

(三)「漸進釋放責任直接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

  本教學模組「直接教學」、「引導練習」和「獨立練習」三階段。先由教師以放聲思考提供示範,讓學生看到專家執行策略時的思考。然後學生 在教師引導、回饋下進行策略練習,教師逐步將執行策略的責任轉移給學生,最後當學生能 獨立進行時,教師協助學生反思策略的條件性知識,並提供在其他情境練習策略的機會,以促進遷移。

(四)體現語言的工具性、文學性與文化性

  此教學模組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語文課程綱要(國語文精神),以培養閱讀能力為核心,旁及聽、說、寫能力的發展。在閱讀方面,結合文字、結構、邏輯系統等閱讀策略的學習,以及文化思維的培養,引發學生對深究與批判文本的意涵,以達到深度閱讀;在聽說方面,運用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們彼此對談,或由師生對談的方式,以訓練學生表達、思辨的能力;在寫作方面,從閱讀文本開始,觸發學生對相關議題的聯想,並結合學習策略,幫助學生逐步累積寫作能力,力求體現語言的工具性、文學性與文化性。

 

資料來源

蔡曉楓、鄭圓鈴、陳欣希(2016)。子計畫四: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語文統整教學模式研發之研究。 取自:https://bit.ly/3cd8DAZ



 

top
回首頁 網站導覽 FAQ 意見信箱 EN
facebook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