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研究主軸/課程教學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 李映璇 助理研究員

壹、前言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社會、經濟、與科技的快速發展為人類生活的各個面向帶來了顯著的進步;然而,伴隨著這些進步而來的高競爭、高不確定性、與高不安全感卻使得人們的壓力、焦慮、和憂鬱程度逐漸上升。因課業壓力、人際關係、家庭環境等內外在因素而引起心理與情緒上的不安,漸漸地在青少年與大學生族群擴散。

  根據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的數據顯示,在美國約有18%的成年人和49%的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此外,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的統計數據也顯示,1999年至2016年各州的自殺率都有所增加,其中甚至有25州增加了30%以上(駐美國代表處教育組,2018)。而據英國相關研究機構進行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數據顯示,在5-16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中,有10%被診斷出有心理健康問題,這相當於在每一個班級中有3名兒童處於心理健康有問題的情況;同時,過去10年來,青少年因自我傷害而進入醫院的人數大幅增長了68%(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2018b)。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也針對香港國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及學業適應問題進行6年的追蹤研究,發現超過10%學生有自殺念頭,尤以國中二年級學生情況最顯著;有近15%的國二生曾有自殺意念,其中逾50%的學生曾有自殺計畫或曾有自殺行為(駐香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派駐人員,2017)。而在臺灣,依據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2018)針對臺灣六都國高中職生的心理健康調查顯示,約有24%的學生查覺自己的情緒起伏不定,且約13%的學生有明顯憂鬱的情緒。

……【全文詳見相關連結內容】

top
回首頁 網站導覽 FAQ 意見信箱 EN
facebook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