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研究主軸/原住民族教育/研究計畫/國民中學負數四則運算教學策略及其美感意涵之研究

國民中學負數四則運算教學策略及其美感意涵之研究

  • 資料類型

    研究計畫

  • 計畫編號

    NAER-102-12-G-2-02-00-1-02

  • GRB編號

    PG10202-0031

  • 計畫名稱

    國民中學負數四則運算教學策略及其美感意涵之研究

  • 計畫類型

    個別型計畫

  • 計畫主持人

    陳淑娟

  • 經費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

  • 執行方式

    自行研究(本院經費-本院人員)

  • 執行機構

    國家教育研究院

  • 執行單位

    教科書發展中心

  • 年度

    2013

  • 期程(起)

    2013-01-01

  • 期程(迄)

    2013-12-31

  • 執行狀態

    已結案

  • 關鍵詞

    負數教學,課程美學,教科書內容分析

  • Keywords

    負數教學,課程美學,教科書內容分析

  • 研究主軸

  •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國民中學負數的概念、四則運算等教學的策略及教學的美感意涵,希望能提供建言,作為改善前述教學的參考。研究先透過歷年教科書的文本,分析各版本所採用的教學策略,進而從中選取使用期間最長、使用量最大的4 個國立編譯館發行的版本內容,設計「負數教學策略思維類型之傾向評量表」,以探究教科書編者在編輯教材時,所預設教學策略背後所蘊藏的思維傾向,並召開專家效度諮詢會議,審查該傾向評量表的有效性︰另召開專家諮詢會議,就該評量表實際進行判定。兩次會議中都請與會者充分表述他們對負數教學美感意涵的意見。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教科書所呈現負數教材的預設教學策略,含有實用和理論成分,各版本間只是比重大小的差異。
    二、從時間長流來看,上述負數教材預設教學策略在實用與理論上傾向的消長,隨著年代遷移,一路由理論往實用推演。
    三、以數學教育的目的角度來看,教科書採實用傾向者,其抽象的份量有待加強。
    四、歷年來教科書雖體現負數在證明上的多元性,但未呈現負數美感對數學驗證的價值和意義。
    五、教師是成就教學美感的靈魂。

      根據前述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重視學生本位是當今乃至爾後的教學主流,從學生認知、抽象能力的程度和負數教材的特質來看,從實用徑路進行教學,比較容易有較佳的教學成效;但從數學教育的目的來看,負數教學是提升學生抽象思考能力的重要契機,因而建議教科書編輯者,適度提高教科書中屬於數學理論的成分或採取理論徑路的教學策略。
      負數所展現數學美的客觀條件,宜恰當地呈現在教科書中,藉以培養學生對數學美的敏銳度,拓展學生對數學正確性驗證的多元認知。
      教師是實踐負數及其四則運算教學的美感意涵的關鍵,除本身應當充實美感素養外,尚須熟稔教材、設法改善教科書的偏頗或不足,並透過對學生的關注、對班級的經營,讓學生在完整的美感環境中,愉悅地完成負數的學習。

top
回首頁 網站導覽 FAQ 意見信箱 EN
facebook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