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Center for Testing and Assessment | 陳冠銘 助理研究員
一、臺灣學生於各個國際大型教育評比維持優異表現
為了解臺灣現行教育成效與優劣,並為現行及未來教育政策的制定或改進提供客觀數據資料,臺灣自1995年起持續參與不同的國際大型教育評比調查,包括國際教育成就評量學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IEA)主持的「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簡稱TIMSS),用以評估四年級或八年級學生的數學、科學學習成就表現;「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簡稱PIRLS)評量四年級學生的閱讀素養;「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研究」(International Civic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Study,簡稱 ICCS)評估八年級學生的成為現代公民所應具備的公民知識、素養能力與行動表現;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則主持「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藉以了解15歲學生在閱讀、數學、科學的素養能力(competence)表現;「教學與學習國際調查」(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簡稱TALIS),以問卷訪問學校校長、教師的方式,勾勒學校學習環境與教師工作情況。這些國際大型教育評比調查將參與國的學生成就表現置於同一國際參照標準,經由定期評量得以自評或與其他國家的教育政策及其成就表現比較,提供參與國家自我精進與政策改進的重要參據。綜整臺灣學生在這些國際大型教育評比調查,不論是以課程本位學科成就評量目標的TIMSS、PIRLS,或以強調實際問題解決之素養能力本位評量的PISA,其成就表現皆持續優異。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雖由PIRLS 2006或15歲學生於PISA 2006初評的國際中段班能力,後經持續配合評比結果據以制定並實施閱讀教育政策,於PIRLS 2021表現漸達國際前段班表現。
......【全文請見相關連結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