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 Area :::
   
:::

學校本位經營之教師聘任與教育財政研究(I)

  • 資料類型

    研究計畫

  • 計畫編號

  • GRB編號

    NSC88-2413-H259-005-F19

  • 計畫名稱

    學校本位經營之教師聘任與教育財政研究(I)

  • 計畫類型

    整合型計畫

  • 計畫主持人

    張志明,許添明

  • 經費來源

    國科會

  • 執行方式

  • 執行機構

  • 執行單位

  • 年度

    1998

  • 期程(起)

    1998-11

  • 期程(迄)

    1999-10

  • 執行狀態

    已結案

  • 關鍵詞

    學校本位經營,教師任用,教育財政

  • Keywords

    學校本位經營,教師任用,教育財政

  • 研究主軸

  •   本計畫為「學校本位經營之理論與實踐-以東台灣為例」之子計畫之一,本研究主要探討「學校本位經營」之教師聘任與財政制度設計。環顧世界各先進國家近期發展之趨勢,「學校本位經營」(School-based management)之管理模式,已成為教育改革的主流策略。而國內之教改趨勢也主張以推動「學校本位經營」的方式,來簡化學校行政,進行實質之鬆綁工作。提倡者希望透過給予學校較大自主空間的方式,使其能成為作決定的主體;教育主管機關及各級教育行政機關,對學校乃是居於監督、評鑑與協助的地位;尊重學校的專業自主,強調民主化與充分授權的行政運作,讓與學校教育相關之人員代表,都有參與決定的事實,確立相關的教育條件與合宜的教育方式,使其配合學校之特質,發揮教育之成效。而在學校行政中,「人事」與「經費」是影響實際行政的重要兩個因素,因此藉由對教師聘任及財政制度的探討,可提供具體落實學校本位經營的參考。研究初步顯示教師中度偏好採用積分調動方式聘任教師,教評會最大的優點是可以選擇學校所需要的人才,而其最大的缺點是造成欲調校的教師到處奔波。財政制度的考量的第一個部分是以學生年級為加權比重的方法:每一個幼稚園或是三到五年級的學生,其權重是1,一二年級與六到八年級權重是1.2,而九到十二年級的權重則為1.3。第二部分是特殊兒童的額外加權:補償教育(低收入戶)權重為0.4。殘障學生權重為1.3。英文能力不足的學生其權重為0.2。第三部分是考慮學校的特殊因素。例如:學校面積、學校特別的需求,或照顧重度殘障學生計畫等。
  •   There are two parts in this study. One is the school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other one is teacher appointment process of school-based management schools. This study used survey and group interview to collect data. At this first-year project report, we provide the contents of SBM, and the factors responsible to calculate the budget of school financial equations and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 teacher appointment processes in implementing SBM. These finding will be as the basis of the following study in the second year.
Home Sitemap FAQ Feedback Mailbox 中文
facebook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