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FAQ 意見信箱 EN
facebook youtube
:::
首頁/研究主軸/課程教學

教科書研究中心 | 張菀芯 助理研究員

教科書的獨特輪廓—結構成分
  翻開手邊的教科書,雖然各版本的課本、習作有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設計,但彼此之間卻有相似的物理特徵。舉例來說,各版本的歷史教科書中都包含課文主文、照片、時間軸、地圖、語詞知識、延伸問題等內容。這種在單元/課之下劃分的更小單位,有研究者稱之為「區塊」(block)(Valverde et al., 2002)。因為這些教學內文、圖片、練習、活動等,在課本中以一個個區塊的形式呈現。另外有一些學者給予這種單位另一種稱呼——「結構成分」(structural component)(Ivić et al., 2013)。本文採用結構成分一詞,因為「結構」包含支撐整課/單元的架構意涵,而且「成分」代表其具備可獨立拆解檢視的特性。

......【全文請見相關連結內容】

top